鄭 佩 齡
pei lin cheng
簡 述
1970年生於台灣台中市,現居法國漢斯市Reims,1998年畢業於法國省立敦克爾克藝術學院並取得國立高等造形藝術文憑(同等碩士), 曾任漢斯市立 « 紡織女/La fileuse »藝術村駐村主導藝術家,現任漢斯市立設計、藝術學院進修推廣班(繪畫及人體素描)獎師,2303代藝術協會創辦人之一。前期作品以錄像藝術的表現方式來探討關於愛情與溝通之間所衍生出來的現象與混搖的親密關希。
近期作品以當代素描的手法來呈現旅居異國之文化衝突與融合,以新移民的身份來表現對於身份認同的渴望,用詩情畫意來對於地形、領域、國土的延伸問題提出視覺上的想像,並給予觀者對於生活系統另種觀點。「點『水滴』、線『縫紉線』、『面』地圖」是作為創作中慣用的媒材,串連出作品的脈絡與軸線,並呼應出關注在空間與時間之關係。
作品獲選獲得比利時「BELGACOM」新青藝術第三獎,法國國家文化部「FIACRE」造型藝術創作獎學金,香檳阿登省造型藝術創作獎學金、專集獎助金,漢斯市「小」藝廊的「世界末日的快樂虛榮」銀牌獎 ,近期連續2年獲得大東省造型藝術創作、推廣獎學金,曾於法國 「紡織女」、「視覺藝術」、「Camac卡馬克 」以及於羅馬尼雅「維多 Vector 」藝術村駐村,並在台灣、法國、羅馬尼雅、波蘭、比利時、烏克蘭、世界各地展覽多次。
經 歷
得獎項目
2021 獲得法國大東省視覺藝術-藝術創作與研究獎學金
2019 獲得法國大東省造型藝術創作推廣獎
2018 獲得法國大東省造型藝術創作推廣獎
2017 獲得法國漢斯市“小藝廊”的”世界末日的快樂虛榮”銀牌獎
2016 獲得法國大東省造型藝術創作獎
2010 獲得法國香檳阿登省藝術專集獎
2009 獲得法國香檳阿登省造型藝術創作獎
2004 獲得法國國家文化部FIACRE造型藝術創作獎
1998 獲得比利時BELGACOM新青藝術第三獎
重要個展 (2010年後)
2021 « i 計畫»,«紡織女»藝術村,策展人 維多利雅,大衛
Victoria David,贊助單位:大東省視覺藝術,主辦單位:«紡織女»藝術村,漢斯市Reims,法國。
2018 « 觀點 I »,艾培涅市中心圖書館展覽廳,艾培涅市Epernay,
法國︒
« 觀點 II »,艾培涅市資源中心展覽廳, 艾培涅市Epernay,法國︒
2016 « 山水 / 風景 »,Le Cellier藝文中心&漢斯市政府展覽空間,
漢斯Reims,法國︒
« 99 », 漢斯大學圖書館展覽廳Robert de Sorbon, 漢斯市Reims, 法國︒
2015 « 00-99 », Zinzolin小藝廊, 漢斯市Reims, 法國︒
2014 « 接二連三 », 漢斯市立美術館 & 視覺藝術資料中心, 漢斯市
Reims, 法國︒
2010 « AXX°NN »,CAMAC卡馬克藝術中心,塞納河馬內市
Marnay sur seine,法國。
重要聯展 (2010年後)
2021 «Editions Limitées有限集», « 紡織女»藝術村,漢斯市Reims
,法國,策展人 艾爾莎 ‧ 伯祖莉 Elsa BEZARY。
2021 «無所不在» 當代藝術展,阿夏卡藝術中心,南投,台灣。
2019 « Frichorama -與藝會舞» ,« 紡織女»藝術村之當代藝術雙年展,
漢斯市Reims ,法國,策展人 艾爾莎·伯祖莉 Elsa BEZAURY︒
« 顯現 », 駱駝站藝術中心年展,洛宏丁之家主辦,法國,策展人 皮耶•邦橋瓦尼
Pierre Bongiovanni︒
« Slash 1 »,Le Cellier 藝文中心 & 漢斯市政府展覽空間,漢斯市Reims,法國︒
2018 « 藝術家之工作室 », 視覺藝術資源中心,漢斯市Reims, 法國︒
« Heterotopia / 紙間異托邦» 七人紙上作品展, 樸石藝術空間,台中,台灣,策展人 潭力新︒
2017 « 工︑作 »,Le Cellier 藝文中心&漢斯市政府展覽空間,漢斯市
Reims,法國︒
« Xenia ︑ 禮物», 樸石藝術空間,台中,台灣,策展人 潭力新︑張光琪︒
« 世界末日的快樂虛榮 », Zinzolin小藝廊, 漢斯市Reims, 法國︒
« 婦女節:分享權力 »,等待室協會,漢斯市Reims, 法國︒
2016 « 藝術博物館 »,阿登香檳省,法國︒
2014 « 1913-2013百年, 52 000作品… »,漢斯市立美術館,漢斯市
Reims,法國︒
« 發現 », 36號空間, St-Omer聖多美市︒法國︒
2013 « 形象與支撐 » 23︒03 協會 & CFA BTP 51 漢斯市Reims, 法國︒
« 藝術博物館#3 »,阿登香檳省, 法國︒
2012 « 進入/這裡 », 23︒03 協會 & 圖書館展覽廳︒ 漢斯市Reims,
法國︒
« 台灣風 », 巴黎文化中心 & Camac卡馬克藝術中心, 薩維尼館 Provins普羅萬︒法國︒
2011 « 迴旋#2 », 23︒03 協會 & 漢斯大學展覽空間IUFM, 漢斯市
Reims︒法國︒
2010 « Migracje »,ZONA佐納藝術中心,Lodz 羅茲雙年展 2010,
Lodz羅茲,波蘭Pologne。
« 雙頻 #3 » 顧博拉藝廊 Arta « Cupola » 維多協會 Vector, 雅西市Iasi, 羅馬尼亞Roumanie︒
創 作 理 念
油與水的邂逅
是延續99系列之作品,利用素描來尋找新的領土,利用雅麻仁油來勾勒線條,來顯現在紙下的地圖,從地圖的背面去發現生命的痕跡,地圖被油膩的顯影了,由於水跟油的互相排斥卻又互相融合,彷彿生命的碰撞,產生新的地形,彷彿有千千萬萬的種子撒在紙上,點狀的綠色圖形像是植物般繁茂的成長,像是千千萬萬的雨水落在大地上,形成了河川、小溪、湖泊。
occupied
一種氛圍,一種真實和虛幻的空間,同步合成的視覺。一種感知擴散所捕捉的圖像,在不同的旅行期間,所收集的圖像、物件、分開來,碎片化後又重新被組合,最後圖像由混合的碎布,線和地圖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製成的『覆合織物』。『外移與融合』,旅居法國漢斯市Reims。新的身份證,新的國籍,新的生活……開始了台灣與法國之間的雙重生活……
令人自豪也不安。對身份認同的追求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99係列起源於好奇:在法國的行政單位、戶政機構都將出生地用數字來代替,以便文書處理,99 是代表在法國領土之外的出生地,是法國領土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地方。進而想要詩意話這組號碼,跟它產生親密關傒。
在第一階段利用兩種典型的、區域性的法國傳統花布和臺灣傳統花布來呈現,因具有強烈地方色彩的花卉圖案、也具有愛情與承諾的象徵性,列在一起彼此影響、互相依靠,並結合了裝飾性、愛與情之場景,在山與水之間,色彩融合交錯著,在地理、歷史和文化上合併兩個不同的文化特性。企圖想讓尋找身份認同就成為求生存的本能。不但隱喻兩種文化的衝突,也跟個人的生活經驗有關。從具象到抽象化,從布的原始組織到分解布的纖維結構, 以重建一個新的表面。時間就是演變的痕跡。新的纖維組織覆蓋了整個作品的表面,線的縫痕越是密集,線條的抽象覆蓋了鮮明的布之色彩,淹沒了原有的組織體,於是原始身份逐漸地消失,新的身份抬頭,永無止盡的演變。利用素描的『線』條,勾勒出一種想法,無頭無尾的,自由的、無拘線的發展。偶而糾結成瘡疤的痕跡,如山倒海的形成 ,形成一座山,形成一面海,在新裡、在紙上、在面料上。
occupied
第二階段,99是法國領土以外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佔領」是第一階段的延伸,是化複雜為簡單,是「油」與「水」的邂逅 ,是利用「素描」來尋找新的領土,利用雅麻仁油來勾勒線條,來顯現在紙下的地圖,從地圖的背面去發現生命的痕跡,地圖被油膩的顯影了,由於水跟油的互相排斥卻又互相融合,彷彿生命的碰撞,產生新的地形,彷彿有千千萬萬的種子撒在紙上,點狀的綠色圖形像是植物般繁茂的成長,像是千千萬萬的雨水落在大地上,形成了河川、小溪、湖泊。
「佔領」之系列作品是將現成物「舊的、無用的、將被淘汰的地圖」單存化,有再生、跟起死回生的的想法,像是第二次的⽣命,如同作者在移居異鄉的同時像是一個生命嫁接在另一個生命上:藉由「點『水滴』與『油』的不容性質,利用『水』與『油』的彼此碰撞」自然流露出、尋找所呈現的某種造型,將他們噴灑在地圖的反面,來隱喻經過的歲月的痕跡在旅居異國之文化衝突與融合,以新移民的身份來表現對於身份認同的渴望,用詩情畫意來對於地形、領域、國土的延伸問題提出視覺上的想像,並給予觀者對於生活系統另種觀點。「點『水滴』、線『縫紉線』、『面』地圖」是作為創作中慣用的媒材,串連出作品的脈絡與軸線,並呼應出關注在空間與時間之關係。
“地圖不是領土” « La carte n’est pas le territoire »,Alfred KORZYBSKI 的語意是“隱喻”,
每一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世界觀,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對一個地方、一個人、一部電影或任何
其他生活的經驗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教育,無論是家庭、友好、愛還是職業。生活的歷練將為他創造自己的世界領域關點。
換言為之,世上沒有單一的地圖,主要是有『人』才有地圖,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地圖。